-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2/3/12 10:23:00 来源:baidu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次 【我要评论】
1.“证件”造假:身份、学历等相关证件造假,买证或者是P图的大有人在,专科变本科,学渣变学霸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2. 虚构时间:频繁跳槽会被认为不够稳定,有些人为了体现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时间长,就会将在几家公司的工作时间融合到一家,或者延长在该公司的工作时间,还会缩短某一项不好的工作的时间。
3. TITLE造假: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显得高大上,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职业发展机会,将TITLE写的过高,比如,“人事主管”秒变人力资源经理、项目参与者改为项目负责人等等。
4. 联合造假型:自己没在该公司工作,找关系开具离职证明,制造出一份“在场证明”,增加一段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工作经历。
一般而言,在毕业生或者工作经验不多的职场人,会在简历上造假,但根据X职场的猎头统计,候选人的简历造假行为发生在各行业各年龄层的求职者当中。当真是“简历不造假,如何找下家”。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恩莱人才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编辑:未知
- 上一篇:国内猎头市场发展空间大,我国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猎头行业的发展?
- 下一篇:人才真的能转变企业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