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08/4/21 16:17:00 来源:人才网信息中心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次 【我要评论】
据统计,在湖南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有力推动下,到2007年底,湖南省人才总量由五年前的267.5万人增加到370万人;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19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83万人。同时,由于制定实施了吸引人才、鼓励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湖南五年内共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2万余人,实施引智项目近1000个,聘请外国专家近万人次,长期在湘服务的外国专家保持在2000人左右。全省177家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已经充分满足了服务人才的各项需求。笔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南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湖南人才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人才市场之一,其新址将在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
从1985年湖南省人才交流办公室挂牌成立,到1993年“湖南省人才市场”正式挂牌开业,该省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被提上议程;从1998年7月湖南人才市场开业结束“有市无场”的历史,到升格为国家级人才市场——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形成“市场(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网站(湖南人才网)+报纸(人才信息报)”三位一体的服务格局,湖南省人才服务工作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无不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痕迹。
思路决定出路 改革决定发展
1985年,国内人才服务业刚刚起步,湖南省人事厅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成立一个专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机构,湖南省人才交流办公室应运而生,全省人才流动服务工作逐渐步入了正常运行阶段。此前的1984年底,湖南省首次举办了人才智力交流大会。23年来,湖南省人才交流机构几经变迁,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人才交流大厅,还建立了自己的人才信息网站和报纸。
“思路清晰了才能找到出路,改革得力后事业才会有发展!”湖南省人事厅厅长苏仁华说。
在很多人眼里,改革真正实践起来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市场化人才流动这一理念尚未完全接纳时成立湖南省人才交流办公室,还是为了整合人才资源而成立湖南省人才市场;无论是抢占先机开通湖南人才网、创办《人才信息报》,实现人才交流信息化,还是全心全意谋求将湖南人才市场升格为国家级人才市场,这些无不体现着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领导改革求变的思想和观念。
在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内部,思路与出路、改革与发展的讨论一直持续着。湖南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省人才中心主任曾坤告诉笔者,每年中心都会统一给员工购买一批书籍,去年就买了《出路》、《论语心得》等。“好书能醒目赏心明智。坚持每年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员工陶冶身心、开阔视野,让员工参与到市场发展的讨论中来。”曾坤说。视野开阔了,湖南人才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1996年,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决定筹备开通湖南人才网,以满足越来越多求职者对招聘信息的需求,但本是一项推动人才服务信息化工程的便民措施,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思路与出路、改革与发展的争论掀起波澜。有人说“有了现场交流就行了,摊子大了不容易收拾”,还有人说“网站办起来了,不是抢了市场的‘饭碗’吗?”……流言蜚语多了,决策层的意见也开始分化。最后,在省人事厅领导的支持下,中心领导坚定了信念:网络化、信息化将成为今后人才服务的发展方向,早走一步就会领先人家一步、就会更多更好地服务人才。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调试、试运行,1998年7月,湖南人才信息网正式开通。
“刚开始,由于社会对网络的认知还不够,特别是企业单位习惯了现场面对面地选择人才,湖南人才网经历了很长一段‘煎熬期’。”曾坤告诉笔者。2003年,由于“非典”的肆虐,全国各地大部分人才交流会处于长时间停滞状态,网上人才交流进入一个鼎盛时期。“‘非典’那年是湖南人才网发展的转折年!”湖南人才网负责人回忆,“到2003年底,点击量已经突破了200多万人次。”事实上,正是在“非典”后,国内人才服务业界对网络的看法有了质的变化,网上人才交流越来越受到重视。
改革触及人才服务体制
2002年3月,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国家人事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国家级人才市场——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同年10月26日,正式挂牌开业。湖南人才服务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湖南省人事厅副厅长杨春林向笔者介绍,湖南省人才市场成立之初基本上是走行政机关的延伸之路,政府人才市场的计划色彩一直与市场化存在着某些内在矛盾,“获批国家级人才市场后,服务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使命感更加强烈了”,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曾说,改革的目的是要让最大多数人利益共享。作为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的改革就是要让全社会求职者、用人单位享受到人才服务改革的成果。为了通过改革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但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究竟要改什么、革什么、怎样改、如何革,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领导集体陷入了深思。
“会议大大小小开了几十上百个,有的说要从人才交流的方式形式上改革起,有的说要完全革除掉具有行政色彩的业务,林林总总好几十个方案。”回想起当初的情景,杨春林唏嘘不已。“讨论来讨论去才发现,那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要改就要触及深层次的问题,政府所属人才机构要改革就要从人才服务体制上改起革起!”
2004年5月,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启动了一轮触及人才服务体制的改革,将中国湖南人才市场进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三大块格局:一块是人才市场,包括人才招聘、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建立了企业性质的人力资源公司,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一块是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属于社会公益型事业,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及相关服务、社会化职称评定、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建立了事业性质的公共人事服务中心,受政府委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运作;还有一块是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授权管理市场,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我们强烈意识到,湖南要跟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必须加快发展人才市场,而且是要发展富有湖南特色的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杨春林副厅长说,“而作为我们来说,只有全面深入改革、加快发展,才能在人才市场体系中保持核心组织地位,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不至于丢失人才市场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政府人才市场的公信力,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管办分离,中国湖南人才市场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是政府旗下的人才服务机构,而人才市场又是这个机构走市场化运作路子所衍生出来的。怎样客观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湖南人才市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胡跃副研究员如是评价。
今年年初,中国湖南人才市场旗下的重要媒体资源平台——《人才信息报》高调宣布:对所有的企业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实行免费。从2008年开春第一场人才现场交流会开始,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取消了沿袭十余年、面向求职者收取入场费的做法。政府人才市场的责任感被社会称道,也为市(州)人才市场带了好头。
培养人才后再服务人才
体制改革后,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与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市场(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网站(湖南人才网)、报纸(人才信息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以“现场人才交流为主体,推进人才信息化”的人才服务格局已经显现。
事实上,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
2007年11月2日,欢笑声、呐喊声从长沙石燕湖拓展基地传出来,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员工拓展训练营正式开营。无论是徒步穿越还是勇攀天梯,所有项目都需要被分成两队的队员们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拓展训练几乎每年都要在中国湖南人才市场上演。虽然训练的价格不菲,但曾坤觉得值。“这就像一条船,掌舵的掌舵、摇桨的摇桨、鼓帆的鼓帆,缺了团队协作,船就走不动。中国湖南人才市场也是一条船,要走得快、走得稳,就要不断开展这样的拓展训练,增强这个团队的凝聚力。这也是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建设的集中体现。”
“我们成立了国有资本控股的三湘人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让人才服务、人才开发工作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来开展。同时,对员工也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用人方面,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收入分配上,实行的是按部量化、目标管理、超额有奖、多劳多得。”省人才中心党委书记朱定新说。
曾坤在一份名为《提升“软实力”,实现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文稿中,更是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才服务业有需要大量掌握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随着高素质人才服务对象的持续增长,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团队精神好、服务质量高的人才服务队伍,成为保证人才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实行聘用制,真正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市场意识和现代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人才市场队伍中来,有的可以高薪聘用。”
“据调查,国内从事人才服务的工作人员中,学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只占总体的3%。在我们市场,这样的情况也很突出。”朱定新说,“服务人才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欠缺,还能做好服务人才的工作吗?”由此,“培养人才再服务人才”计划在员工队伍中正式实施,中国湖南人才市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服务理念的气氛甚是浓厚。
采访结束后,苏仁华厅长特意领着笔者来到即将交付使用的中国湖南人才大楼新址前。
坐落在长沙以南的中国湖南人才大楼紧邻省府,是长沙与株洲、湘潭两市对接的先锋区域。这也是曾坤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湖南人才事业要发展,从服务项目到新人才大楼的选址,都要往前看!他前瞻性的谋略似乎已经得到印证,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携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可以预见的是,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内的人才流动壁垒将会完全清除,人才一体化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长株潭城市群将步入人才资源‘全流通时代’,同时,新一轮的人才回流速度加快,人才智力资本将直接助推长株潭城市群的全方位发展。”苏仁华说,“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湖南人才事业将迎来新的辉煌!”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恩莱人才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编辑:未知
- 上一篇:国内猎头市场发展空间大,我国政府部门如何推动猎头行业的发展?
- 下一篇:统筹做好城乡各类群体就业工作